(36)实体整体论
我国学者孙慕天教授与乌克兰学者N.З.采赫米斯特鲁教授合作写了《新整体论》一书。该书出版于1996年,迄今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但未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该书通过对EPR悖论、贝尔不等式的检验和宇宙生成论等一系列新科学成果的深入研究和思考,从整体性应包含“不可分割性”的观念出发,提出了一种与以往已有的整体论不同的整体论新形式,故名之为“新整体论”。孙慕天教授说,“新整体论”又可以定名为“实体整体论”。
“新整体论”或“ 实体整体论”隐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与物理学研究成果相一致的认识论假定:“这就是世界的物理不可分性和世界不能最终(被)分解为某些要素集合的假定”[6] 。从整体性和不可分性相结合的基本立论出发,此书对于许多似是而非的、已被某些人模式化了的观念作出了批判和澄清。
为了读者理解的方便,在这里引用该书第一章一开头的几段话,以便对这种新整体论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人们通常是借助整体性概念来描述某一总体各个要素(或者包括在单个客体的各个要素)的关系,亦即那样一种联系,它把这些要素结合起来,并使总体出现新的(整体的)、那些孤立的要素所不具有的属性和规律。因此,由于某种物理原因,各种集合要素结合为一个整体,上述这种整体性始终是在某种集合的基础上实现的。我们称这样理解的整体为派生的整体性,并请读者丢开它。因为整体性概念事实上可能还有另外一种今天仍然完全未经研究的意义。如果整体具有初始性质(是从来就有的),而在整体中既没有部分,也没有要素的话,那就意味着为了得到整体而把各个要素以某种方式结合起来的想法是没有必要的。这样的整体性的唯一性质就是不能把状态划分或分解为某些要素的集合,我们把这种整体性规定为本来的或真正的整体。”
这里突出了“本来的或真正的整体”这一概念,也就是说真正的整体不是由集合构成的,因为作者们强调“……整体就是非集合。本书所要考察的正是这样的整体,它是所提到的整体性观点的核心思想”。
“从这样的整体性观点的角度看,要素、集合、总和以及诸如此类的概念就都丧失了自己的原初性、独立性和绝对性,相反却暴露出自己的相对性,这种相对性在于,由上述那些概念来描述的实在的纯集合性方面,始终应当用与之直接对立的和与之互补的方面来补充,这一方面就是作为实在不能分割和不能分解为某些要素这种性质的整体性。”
“新整体论”向我们表明,事物或实体的整体性必须与不可分割性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揭示出其本真的和原初意义上的整体性,“要素的集合”等等也许只有在操作意义上的作用。从这里的批判性论述中,我们似乎也能看到系统整体论的局限性。
评论